12月5日,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与《第一财经日报》读者俱乐部联合举行“谈‘股’论‘金’”讨论会。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应邀发表演讲。现将嘉宾演讲主要观点以及精彩互动整理呈现,以飨读者。
从整体来看,全球金融我们要做一个大体分析,究竟目前金融市场处于什么样的态势。
上一次1929年大萧条,资本市场大暴跌之后,很快在1930年出现了非常猛烈的反弹,这就是著名的熊市反弹概念的来历。这次反弹中整个股市反弹了50%。如果翻开1930年美国各大报纸,把日期和公司名字去掉,报上的描述和语气,跟今日关于华尔街的报道极其相似。同今日一样,当年的的确确也出现了一年左右看起来非常像复苏的状况,所以当年对巴菲特很有影响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也判断失误,在1929年这次大暴跌之后入市抄底,最后差一点血本无归,他事后痛定思痛,得出了两条原则:第一条,千万不要亏损;第二条,千万不要忘记第一条。
误判趋势而进行投资,尤其是进行价值投资和长远投资,后果不堪设想。之后,1931年5月,爆发了另外一次重大危机,这次危机的发源地是远离全球金融中心的奥地利,奥地利联合信贷银行突然垮台,并很快连带其他几个国家爆发了一连串银行倒闭。所谓大萧条时代其实是从这时候才开始的,它的起点是1931年5月,在这之后全球出现了将近10年,对有些国家而言是十几年的经济大萧条。
今天呢?紧接着这次2007年次贷危机、2008年金融海啸,我们似乎看到了2009年的幅度达到50%的大反弹。1930年的反弹,幅度也超过了50%,市场走出的曲线跟目前的颇为相似。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来判断真正的趋势。如果我们判断全球经济已经彻底复苏了,马上要出现一个新的大牛市,这就是牛市的起点。如果我们判断目前不是危机的终点,后续还有问题,那么就要判断,当前已经反弹的价格是真实的吗,现在会不会同1930年一样,是新一轮下跌的起点?
要进行这种判断,关键是要判断美国经济的走势,判断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我们可以从美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角度,从短期、长期两个视野来分析美国经济。
出口只占美国经济的10%左右,很难担当拉动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且,美元是国际货币,这要求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因此美国出口不会有太大起色。从投资来看,美国其实跟中国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政府投资基本上是投资唯一的主力,而私人投资者,由于终端消费市场的疲软,并不愿意跟进。目前美国政府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中的2/3。
真正的关键在于消费。我们的判断是,美国消费短期难振、长期则进入了一个15年左右的由人口结构决定的“冰河期”。
短期来讲,虽然官方失业率在10%左右徘徊且近日有所上升,但如果按照美国劳工部统计的广义失业率概念,目前美国整体失业率在17.5%左右,我认为这是美国的真实失业率。在大萧条时代,美国失业率最高达到过25%,10年中的平均失业率是18%。换句话说,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在逼近大萧条时代的水平。
前些天美国感恩节消费创出新高,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感恩节之后退货率也达到历史新高。很多人买礼物是送给亲友,但在接到礼物之后,很多人都把礼物拿到商场退货换成了现金。
从中长期来看,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是影响消费的根本性因素。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有1200万军人复员,紧跟着就是所谓“婴儿潮”时代(其高峰出现在 1961年),在此期间,美国一共出生了7900万人口,这批人占美国就业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全国人口的1/3。他们构成了美国市场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也构成了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美国人在一生中的消费,和年龄直接相关,从20岁到50岁,随着就业、结婚生子、职位上升,消费逐年上升,从20岁后的每年1.5万美元到48岁最高峰达到4万美元。50岁以后年消费就开始逐渐下降。
这样,如果以1961年为婴儿潮高位,以48岁为消费高位,那么2009年(1961+48)就是美国人口结构引导消费的最高点。从美国目前的人口结构来看,从2009年到2024年左右,美国消费将进入一个长达15年的剧烈下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