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傻子”音乐家 [打印本页]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2-9-14 19:41     标题: “傻子”音乐家

这本回忆录的题目很妙,叫《山木斋话当年》。山木斋是作者李抱忱为自家房子取的名字,因为妻子姓崔,他姓李,两姓各取一半,定名“山木”。可是甲骨文专家董彦堂拆字打趣,说“崔”是山下有佳,李是木下为子,分明是暗示“山木之下,有一对才子佳人”;于是用甲骨文为他的宝宅题名,加上“崔巍浓郁,李桃竞春;山木之下,才子佳人”十六字题跋,也是一段佳话。

李抱忱 (1907--1979) 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特别是合唱事业的领军人物。这本小书是台湾传记文学社的刘绍唐积极约稿,于1967年作为单行本出版的,读后我庆幸没有错过民国年间的一位才人和趣人。本书分八章,编年为序,从作者童年一直写到从美国国防语言学校中文系退休前夕,包括幼年家庭教育、在北平的教学写作、两次留美学习(欧柏林学院音乐教育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在美国教中文等丰富的经历。作者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父亲是公理会的牧师,从小上教会小学、中学,后来毕业于教会大学燕京大学(司徒雷登任校长),一直接受“洋教育”,因此本书也呈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种人生。

童年时代,因为父母盼望生个女儿,给他取小名“宝珍”,妹妹是盼到了,可是他也因为这个名字饱受小伙伴的耻笑,后来虽然改为学名“保真”,换汤不换药,依然是学校男生的笑柄,一直到父母去世,他自立成人,才终于改名为“抱忱”。作者的感慨是父母为孩子取名,一定要考虑对他们终生的影响,不要武断独裁。他又举童年时代父母硬性纠正他左手写字,结果引起他的口吃为例,说明家长对于“左撇子”的成见遗祸无穷,一副教育家的老婆心肠。

作者从事音乐事业可以说有一定的偶然性。他七岁在教会做礼拜听到风琴演奏,有一次趁无人翻窗而入,乱弹一气,被某美国传教士听到,他从此开始正式学琴。进中学时已经可以为教会演奏,以此获取奖学金了。进燕大时,他本有志于“科学救国”,选了化学专业,没想到第一年就大腿骨折,无法站立做化学实验。又值父母接连去世,生活无着,于是改行学教育,侧重于音乐教育。1930年从燕大毕业以后,他在北平育英中学任教,积极推进大中学生的合唱活动。曾有带领学生合唱团在全国巡回演出,又组织北平各大中学六百多人在故宫太和殿前面举办露天大合唱的壮举。虽然都是“赔本赚吆喝”,但作者觉得锻炼了学生的才干,推进了中国的音乐教育,从中领悟到无穷乐趣。

作者不只是教学,同时还编写了许多音乐教材,并兼任学院的行政管理,在当年的音乐教育界称得上是筚路蓝缕的开拓者。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创办国立音乐院,音乐设备短缺自不必说,校舍也是半山上、公路旁搭建的草房。晴天可以透过屋顶看星星,下雨就要铺上雨布,动用水桶。冬天没有取暖,学生练琴以前要打盆热水浸一下手,以免冻僵。伙食自然是整日茹素,一个月才能打一次“牙祭”,略见荤腥。难怪作者1944年再次出国时,要为在旅社中洗个热水澡倍感幸福了。

李抱忱提到自己做事,多半是“天使不敢走的地方,傻子一步就冲过去了”。他一生为了理想,历尽艰险辛劳,回忆录中也处处传达出实干而又风趣的精神面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webmail.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