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私人博物馆实物介绍——欢迎补充 [打印本页]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6:38     标题: 私人博物馆实物介绍——欢迎补充

本帖最后由 jjwxc 于 2009-12-30 10:32 编辑

象耳炉——50万(此处均为游戏中标价,介绍均摘自网络,以下略。)

北京故宫十大镇宫之宝——珐琅之宝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6:43

哥窑鱼耳炉——50万

宋哥窑鱼耳炉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宋瓷虽没有唐代之恢宏气势,然优美高雅则过之。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有不饰粉黛、洗去铅华之自然之美。正如宋人所体现出的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一样,追求轻松灵动的美感。宋瓷从造型到纹饰,抒情而写意,图案流动率意,富于韵律。虽多为单色釉,但其色泽恬美自然,柔和纯凈,是古人尚玉之精神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
     哥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装饰而著称。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却被匠人加以利用,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以至倍受推崇,后朝历代均有仿制。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6:46

本帖最后由 jjwxc 于 2009-12-30 10:30 编辑

玉云龙纹炉——100万

故宫玉器之宝 青玉云龙纹炉

      玉云龙纹炉,宋,高7.9cm,口径12.8cm。
      炉青玉质。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工”字纹为地,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丁。
      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6:52

本帖最后由 jjwxc 于 2009-12-14 15:58 编辑

勾莲纹三足炉——20万

掐丝珐琅勾莲纹双耳三足炉

元末明初,通高20.5cm,口径15.3cm。
    炉为后改器,仿古鼎式,双冲耳,三柱足。炉口沿下一周草绿色釉地上饰缠枝白色小花,腹以下施宝蓝色釉为地,腹部饰紫、黄、深紫、白、红、黄各色勾莲6朵,三足及炉底均饰缠枝花卉纹。炉内、口沿及双耳镀金。无款识。
    此器釉色丰富纯正,有红、白、黄、草绿、紫、翠绿、宝蓝等7种,其中绿釉如翡翠,蓝釉如宝石,具有鲜明的元代珐琅釉色泽特征。此炉造型端庄厚重,三足及器里为后配,系元末明初的仿古佳作。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6:57

本帖最后由 jjwxc 于 2009-12-14 15:58 编辑

崇祯潞国制铜鼎——10万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通高21cm,宽15.7cm,重2.28kg。

    此鼎为圆形,短颈,鼓腹,双立耳,四扁形兽足。器身饰花纹,以回纹、勾连纹为地,口沿下为一周对蝉纹,器腹主体纹饰为四组兽面纹,四足纹饰与造型相结合,形如上攀之龙。

    器外底有阴铸篆体铭文,字口填漆。方款为“敬一主人”四字,边款环以“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肆拾器”字样。

    作为仿古彝器,此鼎融三代礼器的造型、纹饰于一体,把方鼎的四足移到圆鼎上,同时采用扁平外撇的兽体替代圆而直立的柱足或蹄足,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圆鼎三足而立的形式,完成了造型上对方鼎和圆鼎的双重模仿。纹饰的仿铸采用商周时期普遍流行的蝉纹和兽面纹,布局上也不改三代以兽面纹为主体、以蝉纹带为附属的古风。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01

白釉出戟尊——30万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年代:宋

类别:钧瓷

规格:高32.6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21厘米

原属:清宫旧藏

简介:

此件出戟尊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造型仿古铜器式样,口沿外撇,颈部束收,鼓腹,下接喇叭形圈足。体饰方棱三层,每层饰以四道相同的扉棱,俗称“出戟”,口、颈部位胎骨较薄,腹以下厚重。通体胣月白釉,釉色较匀,釉表面有棕眼,边棱釉薄隐露胎色,使棱角更显分明,突出了尊的古朴,庄重感。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03

汝窑三足樽——30万

  汝窑三足樽,高12.9cm,口径18cm,底径17.8cm。

  此樽仿汉代铜器造型,直口,平底,口、足径度相若。外口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两道,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底部有5个小支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釉,釉面开细碎纹片,莹润光洁。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06

红釉凤尾尊——50万

郎窑红釉凤尾尊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无款。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式样。郎窑红釉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一,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此尊形体端庄挺拔,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17

九成金方瓶——20万

清 九成金方瓶
     高20.5cm,口径9.2×7.3cm,足径9.7×7.7cm  
  瓶九成金质,长方形,撇口,短颈,束肩,腹下敛,足外撇。瓶身纹饰仿青铜器花纹:通体錾刻回纹锦地,正、背面的腹部主题纹饰为錾花饕餮雷纹,口沿下、足上部及两侧面錾刻变形的兽面纹等。  
  此器形制规整庄重,其上所刻纹饰为清代典型的仿古青铜器纹饰,充分显示出宫廷皇家所用器物的气派。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30

缠枝莲纹瓶——30万

清康熙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

      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高13.2cm,口径4.4cm,足径5.4cm。
      瓶撇口,细长颈,扁圆腹,平底无釉,里施白釉。通体饰珐琅彩,紫红地,蓝、白、黄彩料绘画纹饰,颈部饰变形蝉纹,中间连以变形小蝉,腹部饰折枝莲纹。底部方栏内刻楷书“康熙御制”四字款。
      此器是珐琅彩瓷器初创时期的一件佳作,其效果颇似铜胎画珐琅,风格朴实凝重 。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33

窑变釉梅瓶——80万

清乾隆 窑变釉梅瓶   

    高37.2cm,口径7cm,足径11.2cm。
    瓶小口,短颈,丰肩,瘦胫,圈足。外壁通体施凝厚的火焰红釉,釉色以紫红色为主,间有少许蓝色。足内仿宋钧釉,无款识。
    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釉色繁衍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一种高温颜色釉,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烧成,将各种不同颜色的釉融合为一体,在不同的窑内气氛中呈现出多种美丽的釉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的缕丝状线条或斑片,奇妙无比。
    此瓶仿雍正窑变釉烧造,形制较大,胎体厚重,胎质细腻,釉层里闪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线条,与红釉相互浸润,色彩斑驳瑰丽,美不胜收。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35

奔马纹小壶——20万

    汉,奔马纹小壶,高9.6cm,口径4cm。
    小壶圆口,肩部有规矩的双系,扁圆形腹,足呈梯形,形如覆斗。
    小壶整体线条流畅,小巧精致。纹饰丰富细腻:颈部有锯齿纹,下方刻画一匹生动的花斑奔马,四蹄腾跃,鬃尾飘逸,形神毕肖,表现出汉代器物雄浑大气的时代风格。腹部主体纹饰的排列方式作鱼鳞状上下重叠交错,细部花纹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是一件研究汉代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具有特色的重要文物。
    在汉代,青铜器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青铜器所代表的礼乐制度也随之简化蜕变了。酒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之一,酒具也相应地向小型化转变,但仍不失其精美。其中一些便于随身携带的形体设计体现出这个时期酒具的新特点。

    (来源:故宫博物院)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37

三彩鱼形壶——30万

年代:辽
类别:瓷器
规格: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
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此壶形体生动,色调淡雅,集模印、堆贴、刻划工艺于一体,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鱼嘴为壶流。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42

锦纹扁壶——100万

掐丝珐琅锦纹扁壶

     清乾隆,高12.4cm,口径3.8cm
      壶圆口,短颈,扁圆腹,长方形圈足,肩部饰铜鎏金双兽耳。壶身用铜鎏金錾花蔓草纹将腹部界成排列规律的长方格,格内以蓝色珐琅釉为地,掐饰红色菊花锦纹。足内镌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扁壶造型仿自战国青铜器,胎壁厚重,精工富丽,掐丝严谨工整。引人注目的是,金光灿烂的铜鎏金錾花工艺与多彩的掐丝珐琅工艺错落有致地排列组合,立意新颖。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45

勾莲纹豆式盒——20万

掐丝珐琅钩莲纹豆式盒(清 乾隆)

     通高16.5cm,口径7.7cm,足径7.7cm。
     盒圆形,有盖,高足。盖顶部置铜镀金镂雕勾莲太极图钮,周身用宝蓝、天蓝、绿、红、黄、白、浅绿等色珐琅装饰,其中盒身饰四朵红色勾莲花,高足上则有两朵黄色勾莲花。此外,盒体上下各饰宝蓝色如意云纹,底光素无款。
     此器系仿古代青铜器豆的造型制成,小巧别致,掐丝规整,色彩绚丽,是清乾隆朝颇具特色的一件珐琅仿古作品。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47

本帖最后由 jjwxc 于 2009-12-14 16:48 编辑

金嵌珠杯盘——30万

金錾花嵌珠杯、盘

  通高7.3 cm,杯口径7.1 cm,盘径9.5cm
  杯盘为一套。杯口微侈,斜腹,圈足,外壁錾刻双龙穿莲纹,近圈足处为海水纹。杯身两侧各附一耳,其上镂空篆书,一耳为“万寿”,一耳为“无疆”,字下有灵芝纹;耳的顶端各以莲花托嵌一颗大东珠。金盘边缘饰勾莲纹一周,其间嵌东珠八颗,盘心凸起,其上錾刻龙戏珠纹,盘内錾刻云纹。此杯盘造型秀雅端庄,工艺精美绝伦,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从“万寿无疆”字样看应是为皇帝祝寿时所使用的酒具。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52

兽形匜——30万

春秋后期 兽形匜

     故宫馆藏青铜器,春秋后期,通高22.3cm,宽42.7cm,重4.88kg
     匜浅腹,兽头形曲管式流,龙形鋬,圜底下具4个扁兽足。全器满布纹饰,匜腹上一条条一首双身的螭龙相互纠结,螭目突出,构图明快简洁。龙形鋬的龙首下探,衔于匜尾,龙尾下垂,尾端外卷,龙身隆起作弓形,龙背、龙首处各立一小龙。此龙形鋬造型之生动,装饰之繁缛,在东周铜匜中非常突出。
     这件铜匜器形精美,做工细致,极具观赏性,堪称同时代铜器中的一件佳作。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7:59

海棠花式花篮——50万

画珐琅海棠花式花篮

      清康熙,通高13.5cm,口径16.5-17cm。
      花篮为四瓣海棠花式,上有提梁,矮圈足。外施黄色珐琅釉地,上绘盛开的粉红色大朵牡丹花,间饰蓝、藕荷色微绽的小荷花,寓意“祥和富贵”。篮内施天蓝色釉。提梁绘折枝花卉。底白釉,署紫红釉“康熙御制”楷书款。
      此器铜胎轻薄,造型简练,釉色温润,色彩明快。通体施黄釉地是康熙晚期画珐琅器繁荣时期的风格特征。当时宫廷珐琅作有广州和欧洲画珐琅匠师参与指导,他们共同为清宫烧制了一批水平很高的御用画珐琅器,此即为代表作之一。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8:03

海兽葡萄纹镜——5万

海兽葡萄纹镜
    唐,面径11.9cm。
    铜镜圆形,厚重,质地泛白,以高浮雕葡萄纹为主题纹饰,间饰海兽、鸟雀、蜂蝶、花草等图案,华丽而繁缛。其构图方式分作内外两圈,由于葡萄及长瓣花之枝蔓由内圈连亘于外圈,甚至延及外缘,故世人亦称此种铜镜为“过梁葡萄纹镜”。此唐镜兽形钮,镜外缘为高直的窄线棱边。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8:05

博局纹画像镜——30万

年代:东汉早期
类别:铜器
规格:面径16.5cm
简介:
      镜圆形,半圆钮,钮座为四片向外伸展的花瓣,座外圈为弦纹和平滑的宽带方栏,两者间连有短线纹。方栏上饰“T”形纹饰,其四角对应镜内缘饰“V”形纹,而在与“T”形纹对应的镜内缘上饰“L”形纹。这些纹样因像工具中之规矩,故旧习称为“规矩纹”,而欧美学者称之为“TVL纹”。实际上此种镜纹是从汉代六博棋博具上移植而来,应称“博局纹”。国家博物馆发现的“四神博局纹镜”拓本,其铭文中出现了“刻具博局去不羊”的字样,是最有力的证据。
      该镜在博局纹的空间还饰有人物画像,线条纤细,与博局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像共四组,每组画面间均有乳钉相隔,内容各不相同。第一组画面为猎虎图,猎者单腿跪于地上,张弓搭箭,前方一虎业已中箭,正回首咆哮,它一只前腿仍在空中,一只后腿已经蹦直,作者捕捉住虎负痛后腾跳的瞬间细节,突出了强烈的动感效果。第二组画面为月宫图,嫦娥披发,着长裙,裙带向后作飘逸状,升天之态惟妙惟肖,身后玉兔正持杵捣药。画面正中一株桂树,枝繁叶茂,树右侧一兽正在跳跃,兽上方飞翔着一只美丽的长羽鸟。第三组画面为捕鱼图,捕者仰头,身体平直,腿部弯曲,作游水状,一手前伸握有绳线,绳线的另一端系于3条鱼的尾部,鱼的上、下方还饰有4只姿态各异的飞鸟。据《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人名曰张宏,在海上捕鱼。海上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鸟。”所记与画面内容略同,因此画面表现的可能是张宏之国的故事。第四组为放鸟图,3鸟并排展翅飞翔,鸟身均系有绳线,绳线的另一端握于放鸟者的手中,放鸟者身体前倾,仿佛欲随飞鸟起飞一样,可谓匠心独具。
      此镜制作精良,纹饰生动,反映了东汉早期画像纹镜的艺术风格和工艺面貌。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8:12

蟠螭纹编镈——20万

春秋蟠螭纹编镈

  【名称】春秋蟠螭纹编镈(3件)
  【类别】铜器、青铜器
  【年代】春秋
  【文物原属】春秋后期乐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61.4cm,宽:41.3cm,重:34kg;
  通高:61cm,宽:39.5cm,重:31kg;
  通高:56.3cm,宽:36.3cm,重3:0kg。
  三器均为阔腔平口,截面呈椭圆形。钮为镂空的蟠螭形,舞、篆、隧等处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
  此套编镈形体巨大而不笨拙,厚重中寓精巧,威严中寓柔美,是铜镈中组合完美之器。
---------------------------------------------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简介我国青铜器文化二”
http://lib.360doc.com/09/0113/17/14381_2326554.shtml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8:15

夔龙纹玫瑰椅——30万

紫檀夔龙纹玫瑰椅
      高93cm,长59.5cm,宽45.5cm。
      故宫博物院收藏一批明代皇家家具,采用紫檀、黄花梨、楠木、雕漆等材料和工艺,精美绝伦,都是国宝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14 18:21

玉孔雀佩——50万

玉孔雀佩


尺寸:长5.5cm 宽4.5cm 厚0.8cm
清宫旧藏
说明:
     玉料青白色,局部浅褐色沁斑。体呈扁平鸭蛋形,两面形式和饰纹相同。通体透雕加阴刻细线纹,作一孔雀,昂首挺胸,尖嘴,圆眼,长尾下垂后飘,呈展翅飞翔状。周围为如意状朵云,外圈有花边纹,顶尖部有一小圆孔,可供系绳之用。
     玉器上写实的孔雀纹饰,最早见于唐代制品。此前,虽有凤凰、朱雀等近似孔雀的纹饰,但只是结合局部而为,且为神鸟。唐代玉器上的孔雀虽是初次出现,但数量非常多,且生动逼真,并对后来的同类作品有重要的影响,此为一例。
作者: 论坛管理员    时间: 2009-12-14 21:04

这是一款游戏吗?
作者: 加应子    时间: 2009-12-14 23:52

24# 论坛管理员


对的,叫"私人博物馆"可以去找宝,我已经找到很多啦.
作者: 兔兔图    时间: 2009-12-15 10:18

24# 论坛管理员


在添加应用中,要不要我加你啊!
作者: 论坛管理员    时间: 2009-12-15 20:04

嗨,恐怕没时间啊!
作者: 妖精修炼中    时间: 2009-12-16 02:55

挖宝贝中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07

垂鳞纹卮——50万

    垂鳞纹卮,西周晚期,高6cm,口径8.3cm,底径5cm。
    卮侈口,短颈,鼓腹,单柄,平底,器身矮宽敦实。
    颈下方饰一周云雷纹,器腹有三层相互叠压的鱼鳞纹。器柄做成三股绳的形状,每股间留有空隙,精巧写实,构思十分新颖。
    卮是古时酒器。《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对樊哙曾“赐之卮酒”。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11

缠枝莲龙耳瓶——30万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龙耳瓶

年代:元
类别:其它
规格:高36.8cm,口径10.7cm,足径12.9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瓶为后改器,盘口,束颈,颈两侧饰镀金龙形双耳,垂腹,双圈足。通体以蓝釉为地,饰掐丝花卉纹。颈部为绿釉蕉叶茶花纹,颈下凸起莲瓣一周。腹部正中出弦纹1道将腹部纹饰界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饰缠枝莲6朵,下部为石榴、山茶花等各色花卉。足墙饰菊花等纹。底镌阳文楷书“景泰年制”四字双行款。
      此瓶珐琅釉色丰富,透明度强,尤其是晶莹的绿釉宛如翠玉。细观瓶体,花卉纹结构颇显异常,颈下部加套凸起的一周莲瓣纹装饰,其釉色同整体晶莹亮泽的釉料有别,上腹与颈衔接处口径不合而采取了外加套的办法,腹部的弦纹也是为契合上腹与下腹而加,可见此瓶之颈、上腹、下腹3部分原是由几件元代旧器的局部拼接而成。颈部两侧嵌饰的镀金飞龙双耳既可遮掩拼接的痕迹,又使整器光辉夺目。瓶底款识应为改器时加刻。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14

紫檀嵌玉镇尺——30万

清乾隆紫檀嵌玉镇尺

  【名称】清乾隆紫檀嵌玉镇尺
  【类别】木雕
  【年代】清代乾隆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长:24.7cm,宽:3.2cm,高:3cm。
  镇尺紫檀质,嵌玉3块,玉为素面白玉,稍有沁色。镇尺周围作嵌银丝饕餮纹、夔纹等仿古纹饰,底沿嵌银丝回纹一周,底部阴刻隶书“润以刚直而方佐文房”并填金粉,其下刻篆书“乾”、“隆”二印,一圆一方。
  此器古朴典雅,作工精细,用料考究,乃清代宫廷文房中的御用之物。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15

孔雀绿釉碗——50万

明正德  孔雀绿釉碗

     高6.6cm,口径15.9cm,足径6.4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腹外施孔雀绿釉,近足处釉下刻划变形莲瓣纹。碗内和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造型俊秀,是典型的正德宫碗式样。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的继承与发展。清人佚名著《南窑笔记》曰:“法蓝、法翠二色,旧惟成窑有,翡翠最佳。”认为孔雀绿釉在明代始烧于成化年间,但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时已有烧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续烧造。若论成色之佳,则首推正德时产品。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21

官窑弦纹瓶——30万

     宋,官窑弦纹瓶,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穿带。颈至腹部有凸起弦纹7道。瓶通体以青釉为饰,釉层肥厚,呈粉青色,釉汁莹润,具有凝厚深沉的玉质美。
     此瓶体仿汉代铜壶式样,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27

淡粉釉瓶——20万

淡粉釉瓶
  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
  瓶口内敛,口形如蒜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淡粉色釉,属低温金红釉。瓶里及底均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胎质洁白细润,造型秀美,釉色均匀纯正,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金红釉瓷器为雍正时创烧,在官窑传世品中亦很罕见。此瓶是典型的雍正官窑制品,为传世之珍。
------------------------------
有兴趣可以看看“颜色釉”
http://www.hudong.com/wiki/%E9%A2%9C%E8%89%B2%E9%87%89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31

兽面纹甗——10万

清乾隆掐丝珐琅兽面纹甗

      連座高26.5公分 口徑10.5公分
      銅胎,器形摹仿西周青銅蒸食器甗之形制。上層置食物稱甑,下層裝水處稱鬲,中腰置竹製成的蒸篩供蒸汽通過蒸食物者稱箅。這種器皿到了後期,成了祭祀中的禮器,或平日做案頭的陳設器。
      獸面紋甗以仿古獸面為主紋,此款的獸面已簡化成似人的眼眉,顯得親切而富趣味。浮雕式蟠龍蓋鈕、繩紋立耳、以及鐫刻纏枝番蓮紋的三足等部位的金工,均是該器觀賞的重點。
      器形摹仿西周青銅器的「甗」,甗是一種蒸食器,上層置食物稱甑,下層裝水處稱鬲,中腰置一竹製的蒸篩供熱氣通過以蒸食物者稱箅。這種器皿到了後期,成為祭祀中的禮器,或平日做案頭的陳設器。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33

本帖最后由 jjwxc 于 2009-12-21 07:35 编辑

飞凤麒麟纹盘——20万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元)

      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留白纹饰都有凸起。此盘即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
------------------------------------
有兴趣可看看“裴说青花瓷:《元青花瓷》(13)”
http://www.pghwwjd.com/ge-gu-riji64.htm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38

五成金錾花执壶——8万

五成金錾花执壶
  清,高30.8cm,宽27cm
  执壶为五成金质,直口,直颈,壶身呈葫芦形,象首流,龙首柄,高圈足,有双层莲瓣纹盖。通体錾刻缠枝莲花纹。
  此执壶造型优雅,线条流畅活泼,錾刻的纹饰极其精细繁复,金色的质地与精美的纹饰相得益彰。此种执壶即可陈设也可使用。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40

粉青釉茶壶——5万

清雍正 粉青釉茶壶

      高11.6cm,口径7.5cm,足径14.5cm。
      壶敛口,扁圆体,短直流,方曲柄,假圈足,平底。盖与壶以子母口套合,盖面微隆起,上附桥形系。通体施粉青釉,光素无纹。壶流及壶口沿因釉层较薄微露白胎。外底青花署“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壶造型简练,线条硬朗但不失流畅,色泽清淡素雅,釉质较温润,是一件赏用俱佳之作。清雍正时期青釉瓷器的生产无论是配方还是对烧制技术的掌握均达到了历史颠峰,故此壶釉色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42

竹雕飞熊——8万

    竹雕飞熊,高18.5cm,底径11-9cm。
    飞熊竹根制,扭身转首,双目圆睁,鼻形似如意,耳垂张,肩有双翅,背部长毛下披,双爪平举微上抬,似欲前扑,腹为蛇腹般宽条带状,脊柱突出,尾粗壮遒劲。
    此件作品为立体圆雕技法制作,刻工浑厚圆润,造型威严壮健,反映了我国民间对神勇力量的崇拜,为研究明代圆雕竹刻工艺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此件飞熊于196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44

珊瑚狮子——10万

      珊瑚狮子,清,高14.3cm,长23cm。
      狮子红珊瑚质。圆雕,立式,三足着地,右前足抬起,头向左侧,双目圆睁,张口露齿,尾呈花枝状。其下配以镂雕山石状红木座。

      珊瑚是海中的珊瑚虫分泌出的石灰质骨骼堆积而形成的,呈枯干的树枝状。在古代,珊瑚与黄金同价,极受人们的珍视。珊瑚虫分雌雄,可活十几年。珊瑚干径一寸、高一尺者即为好品种,径二寸、高三尺者便很名贵。珊瑚细腻柔韧,可做非常纤细的饰品。在清代,珊瑚是二品官阶的顶戴标志。珊瑚还可以入药。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46

孔雀石插屏——8万

     孔雀石插屏,清,高13.6cm,宽8.5cm,厚2cm。
     插屏为孔雀石制,长方形,片状,配木质插座。一面雕山水人物图,画面中崇山披绿,溪水蜿蜒,石阶次第上升至方亭。半山崖平台上一老者拱手而立,身后一童子持杖随侍。山崖下的碧流中一渔翁头戴斗笠,稳坐船头似在垂钓。另一面山石林立,雕松、鹤及灵芝等图案。
     此插屏使用的孔雀石质地细密无孔,颜色鲜亮纯正,深浅不同的条带状纹理清晰夺目。工匠充分利用了上述特点,使一片郁郁葱葱、富有生机的山景跃然屏上。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08:51

臣心如水石章_2万

【名称】:清臣心如水石章
【类别】:玉器、玺印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桂馥篆刻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10厘米,印面边长4.1厘米。
  石章青田石质,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书体,朱文,右上起顺读“臣心如水”四字。边款行书体阴刻“圆则中规,方则中矩,或横牵而直竖,或将放而更留,此汉印不传之秘,桂馥。”
  此印印文为汉代郑崇语(见《汉书·郑崇传》),即廉洁自守、清白如水之意。印面宽边栏,印文笔划转折规矩,宁静和谐。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15:01

少年牵羊钟——80万

     铜镀金少年牵羊钟,18世纪,通高93cm,面宽51cm,厚39cm。
     钟底座为长方“”字形,配8足。正面中央是三针时钟,瓷盘正面写有英文“ROB T·WARD LONDON”字样。钟盘两侧各有一小指示盘,左盘上的数字1-8表示这件钟表所配置的8首曲子;右盘上的“SILENT”表示止乐,“STRIKE”表示起奏。此钟可活动的部分全在底座两侧显示。左景窗内是一辆跑动的马车和转动的小花,右景窗内展现斗鸡场景。底座正面饰以稻穗,委角处饰以叉、镰、铲等农具及酒桶等,以示丰收。乐箱上站立着镀金少年,双目平视前方,身着多扣上衣,两手牵一头硕大的山羊,绳索满嵌红、蓝、绿各色料石。
     钟的音乐装置设于底座中。机械启动,伴随乐曲声,左、右景窗内的卷帘同时卷起,马车奔跑,小花转动,公鸡争斗。音乐每开动一次,帘起落三次,曲终,动作结束。此钟特别之处是拨动左右两指示盘的指针不仅可以调换不同的曲子,而且可选择是否用音乐伴奏。此钟造型别致,工艺精细。


注释:
乐箱
     乐箱多置于钟下层的后半部,前半部有时是景观。乐箱内有以发条为动力的铜质棘滚,上面有按乐曲音律而排列的小钉。机器开动后,棘滚随之转动,小钉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另有乐箱内棘滚直接拨动铜篦子,发出钢琴、风琴声,根据篦子的长短宽窄产生不同的音节。这种装置多用于八音盒上,时代较晚。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1 15:05

胭脂紫釉碗——50万

清 胭脂紫釉碗

     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
     碗撇口,瘦底,圈足。碗内饰暗花双行龙及云纹两朵,外部通体胭脂紫釉,足内施白釉,青花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据文献记载,胭脂彩由荷兰人卡西亚所发明,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从西洋传入景德镇,后被称为“洋红”。此前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釉上红彩只有一种称为矾红(铁红)的彩料,因此胭脂红的引进对釉上红彩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胭脂彩小碗造型秀美,小巧玲珑,色彩妩媚,红中泛紫,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胭脂彩艺术的极品。
作者: 大胖熊    时间: 2009-12-21 16:18

宝贝太多了,也就不太宝贝了,就跟我天天吃
龙虾,最后也会吃伤的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2 06:30

邗王是野戈——50万

春秋邗王是野戈

  【名称】 春秋邗王是野戈
  【类别】 铜器、青铜器
  【年代】 春秋
  【文物原属】 春秋后期吴王是野用戈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6.9cm,宽14.9cm,重0.24kg。
  吴国兵器。舌形短援,援末下垂成“胡”,胡后有扁圆形銎,上有一“穿”。“内”呈镂空的鸟兽状。
  援两面有8字铭文:
  邗王是野,
  作为元用。
  意为吴王是野做此自用戈。
  “邗王”即“吴王”,由以下文献和实物可得以求证:《说文》:“邗,本属吴。”《左传·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 “吴”亦称“吴干”,《战国策·赵策》中有“吴干之剑”。现藏大英博物馆的赵孟壶上有铭文“遇邗王于黄池之会”,所记正是《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吴王夫差十四年“吴王北会于黄池”之史实。
  此戈造型新颖独特,漂亮的镂空纹饰使人耳目一新。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4 07:12

墨彩山水图笔筒——80万

      木纹釉墨彩山水图笔筒,清雍正,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6cm。清宫旧藏。
      笔筒直口,璧形底。器里及外壁上下沿施木纹釉,外壁中部以墨彩绘山水图,意境清逸典雅。
      墨彩是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之效果施于瓷器上的彩料,首先在白瓷器上以黑料绘画纹样,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其效果犹如在白纸上以墨笔作画。而木纹釉则是清雍正、乾隆朝独具特色的釉色之一,装饰效果颇富自然生趣,且清雅怡人。此笔筒之墨彩山水与木纹釉相得益彰,为清雍正朝具有代表性风格的瓷质文具。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24 07:28

缠枝牡丹纹碗——100万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高5.2cm,口径11cm,足径4.4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此碗在宝石蓝地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作者:睢媛)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30 11:22

梅花图鼻烟壶——80万

  画珐琅梅花图鼻烟壶,清康熙,通高6cm,腹宽4.5cm。清宫旧藏。
  壶小圆口,扁腹,椭圆形圈足。铜镀金錾花盖,下连象牙匙。烟壶腹部两面圆形开光,内绘写生梅花图。开光外绘彩团花纹。足内白釉,镌蓝色楷书“康熙御制”四字款。
  此件烟壶小巧秀美,画面清晰舒朗,梅花或竞相绽放,或含苞欲放,枝杈苍劲有力,色彩柔和淡雅,珐琅釉细腻光滑,是一件具有典型康熙朝风格的鼻烟壶。清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于康熙年间始做鼻烟壶,惜流传至今的作品凤毛麟角,故宫仅收藏两件,此为其一,故弥足珍贵。

  (撰稿人:张荣)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30 11:23

菊花纹执壶——80万

  铜胎画珐琅菊花纹执壶,清乾隆,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高9.1cm,口径6cm,腹径10-10.1cm,足径6cm。清宫旧藏。
  壶扁长方形,曲流,弯柄,壶口及盖均制成菊瓣式,盖面绘菊瓣纹,柄、流均绘小朵菊花纹。壶身四面均凸起菊瓣形开光,开光内绘饰大朵盛开的菊花纹。菊瓣式圈足内为白色珐琅地,蓝色双圈内书仿宋体“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执壶在菊花主题上标新立异,盖、口、足制成菊瓣形边,并突出四个菊花形开光,开光内极为夸张地绘饰大朵菊花纹。此壶的造型设计、绘画技法、烧制工艺均属上乘,是清乾隆时画珐琅工艺的绝代佳品。

(撰稿人:李永兴)
作者: jjwxc    时间: 2009-12-30 11:27

穿带直口瓶——100万

陶瓷之宝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故宫10大镇宫宝物”
http://pick.cctv.com/20080730/101611_4.shtml
作者: jjwxc    时间: 2010-1-21 11:49

兽面纹角——50万

    商晚期,兽面纹角,高19cm,口径16cm
    角敞口,圆底,三角形锥状三足,无柱和鋬。器物最夸张的部位是大而外撇的敞口,自口部以下逐渐收缩至底部。主体纹饰为巨眼、长角、獠牙的兽面纹。在兽面鼻梁的位置有出戟装饰,铸造的十分细致精美。
    这件角形态较为特殊。角与爵功相近,但在具体用途上的差别尚难确知。从出土情况看,确有以角代爵的现象。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作者: jjwxc    时间: 2010-1-21 12:03

宴乐渔猎攻战壶——80万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类别】 铜器、青铜器
  【年代】 战国
  【文物原属】 战国时期盛酒、盛水器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31.6cm,口径10.9cm,腹颈21.5cm,重3.54kg。
  壶侈口,斜肩,鼓腹,矮圈足,肩上有二兽首衔环耳。花纹从口至圈足分段分区布置。以双铺首环耳为中心,前后中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完全对称的相同画面。自口下至圈足,被五条斜角云纹带划分为四区:
  壶颈部为第一区,上下两层,左右分为两组,主要表现采桑、射礼活动。采桑组树上、下共有采桑和运桑者五人,表现妇女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可能表现的是后妃所行的蚕桑之礼。画中男子束装佩剑,似在选取弓材。习射组四人在一建筑物下依次较射,前设侯,侯为箭靶。《小广雅·释器》:“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 ”。这里描绘的应是古时举行射礼时的场景。
  第二区位于壶的上腹部,分为两组画面。左面一组为宴享乐舞的场面,七人在亭榭上敬酒如仪,榭栏下有二圆鼎,二奴仆正从事炊事操作。下面是乐舞部分,簨簴上悬有钟磬,旁立建鼓和丁宁,图中三人敲钟,一人击磬,一人持二桴(鼓槌)敲打鼓和丁宁,尚有一人持号角状的吹奏乐器在演奏,表现了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右面一组为射猎的场景,鸟兽鱼鳖或飞、或立、或游,四人仰身用缯缴弋射,一人立于船上亦持弓作射状。
  第三区为水陆攻战的场面。一组为陆上攻守城之战,横线上方与竖线左方为守城者,右下方沿云梯上行者为攻城者,短兵相接,战斗之激烈,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另一组为二战船水战,二船上各立有旌旗和羽旗,阵线分明,右船尾部一人正击鼓助战,即所谓鼓噪而进。船上人多使用适于水战的长兵器,二船头上的人正在进行白刃战,船下有鱼鳖游动,表示船行于水中,双方都有蛙人潜入水中活动。画中的战斗情景虽受画面的限制,仅能具体而微,然而刻画生动,战士们手持武器,头裹巾帻,射者支左居右,张弓搭矢;持戈者前握后运,双足稳立;架梯者高擎双手,大步跑进;仰攻者持弓戈矛盾,登梯勇上;荡桨者前屈后翘,倾身摇荡;潜泳者扬臂蹬足,奋力游动。作者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准确地抓住每一人瞬间的具有特征的动作,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本区位于壶的下腹部,界面宽,图中人物也最多。
  第四区采用了垂叶纹装饰,给人以敦厚而稳重的感觉。
  此壶纹饰内涵丰富,形象逼真,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场景。它不仅是我国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在美术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
     北京故宫珍藏的上万件青铜器中,件件都是珍贵的国宝。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就是一件著名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这只铜壶,缩口、斜肩、鼓腹,肩上还有两只兽首衔环,最精彩的是,壶身上有上、中、下三圈精美的图案纹饰,生动地刻画了古人“采桑习射”、“宴乐打猎”、“水陆攻战”劳作和习武的情景,图中共有178人,鸟兽鱼虫94只,形象生动,纹饰独特,制作工艺十分精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这件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然而,就是这么一件2300年前的精美国宝,在1945年抗日战争后期,却险些被人偷运到国外……为了它,还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夺战!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是所谓杨宁史青铜器中的一件。德国人杨宁史在抗战期间从河南等地大量收购出土青铜器,藏在北京东交民巷瑞典百里公司。杨氏藏器包括商代后期的甙鼎、正鼎、癸觚、山妇觯、作尊彝尊、矢壶、方鼎等,春秋后期越王者旨於赐剑,列个人数量之首。杨氏藏器皆为生坑器物,类别全、涵盖广、时代序列完整、器型和花纹图案精美,其珍贵程度超过其它各家藏品。最为著名的是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杨氏青铜器被故宫接收后不久,在南京举办胜利后第一次文物展览时,曾运往参加展出,引起轰动。1945年清损会工作人员、故宫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得知后,多次派人与杨宁史交涉。最后在国民政府行政院的干涉下,杨宁史被迫同意以“呈献”的名义把这些青铜器送交故宫。这批121件铜器和120件兵器在内的文物许多是商周时期精品,最为著名的就是这件被唐兰先生定名为宴乐渔猎攻战纹的战国铜壶。
***********************************************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文物上的中国壁画”
http://www.wenwu.gov.cn/bbs/disp ... ;ID=3928&page=3
作者: jjwxc    时间: 2010-1-21 12:14

蓝釉白龙纹盘——100万

蓝釉白龙纹盘,元代,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仪)、爵、小杯、盘等。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饰有白龙纹的蓝釉器仅见于梅瓶和盘。
作者: jjwxc    时间: 2010-1-21 12:15

剔犀云纹盘——100万

张成造剔犀云纹盘

年代:元
类别:剔犀器
规格:高3.3cm,口径19.2cm
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
     张成以制剔红器最得名,负誉海内外,但剔犀器却稀见无多。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简介:
     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断面露出朱漆四道,是《髹饰录》中所谓"乌间朱线"的作法。盘底黑漆浮躁,显然曾经重髹,正中署楷书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髹底漆时所加刻。近足边缘处有针划"张成造"三字细款,此为张成惯用的署款方法。此盘漆色和刀工均与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张成造"剔犀云纹盒如出一辙,系张成作品无疑,原款应为后髹底漆时所覆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宫之宝之一。
作者: jjwxc    时间: 2010-1-21 12:17

本帖最后由 jjwxc 于 2010-1-21 11:20 编辑

泥塑雍正像——100万

泥塑雍正像,清,高32cm

    此像与清宫收藏的雍正画像极为神似,面颊清癯,头戴盘龙结秋帽,头后梳辫,白面朱唇,身穿石青云纹对襟长袍,衣纹简练流畅,足登朝靴。
    此尊彩塑雍正像原藏在清代敬奉祖先图像的景山寿皇殿,这里还珍藏着雍正帝其它御用器物,由此可知清代皇室对此像十分重视。此像是养心殿造办处从苏州召募的捏像人捏制的,得到皇家承认,才流传至今,是难得的塑真艺术品。
----------------------------------------------------------
觉得奇怪的是,泥塑怎么可以保存这么久啊?色泽都还不错,难以想象,不知这样的手艺传下来没有。。。
作者: jjwxc    时间: 2010-1-21 12:23

嵌松石缶——30万

  嵌松石缶,战国时期,通高19.6cm,宽20.6cm,重1.78kg。  
  缶小口,直颈,弧腹,最大径在上腹部,下敛,平底,矮圈足。花纹共分5层:第一层在口下,第二至第五层在腹部。腹上的4层纹饰均以双弦纹圈为界纹。第一至第四层纹饰为几何形图案,第五层纹饰为垂叶纹带。值得一提的是,此铜缶表面所铸的浅凹的花纹只是其装饰的一部分,铸造者最初在花纹的凹槽中还嵌入了松石粉或黑色涂料,可惜现已全部脱落。不过我们仍可想见昔日缶上两种不同色泽的对比所形成的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是多么的令人赏心悦目。
作者: jjwxc    时间: 2010-1-21 12:24

有钩矛——10万

  有钩矛,春秋后期,长23cm,宽9.4cm,重240g。
  矛窄长无叶,骹呈锐管状,一侧伸出有刃的弯钩。
  矛是直刺兵器,此矛同时带有刃弯钩,使之能刺能钩,提高了杀伤力。但是使用钩的时候,其反向作用力易使矛头脱落。此类钩矛在后世发现极少。
作者: 避风THB    时间: 2011-4-6 13:42

增长了见识,古人的智慧结晶呐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webmail.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