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秋香
  原名林奴儿,明朝江南名妓,能诗善画,多才多艺。曾师从沈周,为唐寅师姐。
  后被人附会为唐寅的恋人,并杜撰出《唐伯虎点秋香》的爱情喜剧。 实际上她年长唐寅20岁之多。
   
    董小宛都能和顺治了,还有什么不可能?
1

评分人数

许和子:原是吉州永新县(今江西吉安永新县)的民间歌手,其家世代都是乐工。开元末年被选入宫廷,入教坊宜春院为内人,后改名“永新”。 她不仅年轻貌美,而且声音甜润,善于表达歌曲的思想和意境,还能变古调为新声,可以和历史上的著名歌手韩娥、李延年齐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歌唱家。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许和子逃出长安,颠沛流离。后流落风尘,郁郁老死。
     对许和子的歌唱艺术,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歌》中曾经这样记载:“内人有许和子者,……既美且慧,善歌,能变新声。遇高秋明月,台殿清虚,喉转一声,响传九陌。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尝独召李漠吹曲逐其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唐人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也记载:“宫妓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   许和子的歌不但音色美,而且饱和着情感,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据史书记载:有一天,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庆典宴会,命上演歌舞百戏助兴。当时来看演出的,除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外,还有无数的平民百姓。整个会场“观者数千万众”,人声鼎沸,言语喧哗,嘈杂得很。这样的一个演出秩序,使坐在楼上的皇帝、皇妃和大臣都听不清歌舞、百戏的音乐。执事官出来维持秩序,想使会场安静下来,但不奏效。玄宗很不高兴,想罢宴离去,不再“与民同乐”。这时中宫高力士连忙上前奏请玄宗宣旨召许和子出楼演唱,可使会场秩序好转,喧哗声停止。得到玄宗的同意后,负责演出的官员立即叫许和子上楼登台歌唱。许和子一出场,丽姿焕然,举步提抉,曼声而歌,顿时广场寂静“若无一人”。她的歌声悠扬婉转、清脆宏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特别是她那富有感情的歌唱,更是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使“义者闻之血涌,愁者为之肠断”。歌毕,全场欢声雷动。从此,“永新善歌”之名,愈益著称于朝野,传遍于九州四海。
      找了韩娥,但没有她容貌的资料。
1

评分人数

珠帘秀,中国元代早期杂剧女演员。《青楼集》说她“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颇推重之。”可见她在元杂剧演员中的地位,元代后辈艺人尊称她为“朱娘娘”。珠帘秀与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诸如关汉卿、胡祗遹、卢挚、冯子振、王涧秋等相互常有词曲赠答。关汉卿曾这样形容她:“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又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珠帘秀现存小令一首、套数一套。其曲作语言流转而自然,传情执着而纯真。曾一度在扬州献艺,后来嫁与钱塘道士洪丹谷,晚年流落并终于杭州。

部分作品:
并头莲
  风柔,帘垂玉钩。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薄情在何处秦楼?赢得旧病加新病,新愁拥旧愁。云山满目,羞上晚妆楼。
赛观音
  花含笑,柳带羞。舞场何处系离愁?欲传尺素仗谁修?把相思一   笔都勾,见凄凉芳草增上万千愁。休休,肠断湘江欲尽头。
玉芙蓉
  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衰柳。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余文
  东风一夜轻寒透,报道桃花逐水流,莫学东君不转头。
1

评分人数

关盼盼
  唐朝时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时受张愔盛情款待,席间关盼盼献舞,白居易深为其色艺所动,写下“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诗。
  张愔死后,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10年之久。白居易闻知,竟作诗劝她自尽殉夫,诗曰: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见之痛哭,绝食身亡。
1

评分人数

严蕊
  生卒不详,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
  南宋淳熙九年(1182),台州知府唐仲友为严蕊、王惠等4人落籍,回黄岩与母居住。同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严说:“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
  朱熹改官,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问其归宿。严蕊作《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霖判令从良,被赵宋宗室纳为妾。词作多佚,仅存《如梦令》、《鹊桥仙》、《卜算子》3首。据此改编的戏剧《莫问奴归处》,久演不衰。
1

评分人数

宋朝钱塘歌妓—琴操
  宋朝钱塘歌妓,姓氏不详,大约在1074年出生,13岁时被抄家,做官的父亲被打入大牢,自己被籍没为伎!抄家时她正在家中后院弹琴,那把心爱的琴也让人给毁了!“琴操”二字原出自蔡邕所撰的《琴操》一书,以琴操为名,可见琴操的才气也绝非一般。琴操虽说是妓,但冰清玉洁,卖艺不卖身,红极一时。   
    她的轶事甚多,包括与苏东坡交往的种种趣闻。东坡的好友秦少游(1049—1100年)有首著名的词《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饮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用的是门字韵,是写给他所眷恋的某歌妓的,情意悱恻而寄托深远,是宋词中的杰作。有一天,西湖边上有人闲唱这首《满庭芳》,偶然唱错了一个韵,把“画角声断谯门”误唱成“画角声断斜阳”。刚好琴操听到了,说:你唱错了,是“谯门”,不是“斜阳”。此人戏曰:“你能改韵吗?”琴操当即将这首词改成阳字韵,成了面貌一新的词: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烟万点,流水绕红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经琴操这一改,换了不少文字,但仍能保持原词的意境、风格,丝毫无损原词的艺术成就,若非大手笔,岂能为也!
1

评分人数

林四娘
  明末衡王朱常庶爱妾,原为秦淮名妓,美貌出众,善习武艺。衡王最喜,自秦淮青楼将她赎出,带回青州王府后备加宠爱,赐封号姽婳将军。林四娘将府中佳丽组织起来,教习武艺,衡王亲为指挥。
  崇祯八年,山西流贼王嘉允大举向外发展,其属下的一班人马由王自用率领攻打青州。衡王朱常庶自认武功盖世,善习兵法,根本不把王自用一伙人看在眼里。当王自用的人马把青州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时,衡王一怒之下,亲自挺枪跃马,率领青州守军主动出击。但毕竟守军寡不敌众,加之衡王过分轻敌,守军很快就处在了下风,被贼军围困在小山岗上,进退不能,形势危急。城内的官吏吓破了胆,准备开城降敌。林四娘闻讯后怒斥众官吏,然后召集王府娘子军,倡言:“出兵救主,以报夙恩!”
  林四娘率军与敌军初战,敌军见是女兵,不曾警惕,被杀死许多。敌军这才认真起来,众女兵不敌,纷纷落马,只剩林四娘一人。林四娘因见众姐妹被害,怒不可遏,越战越勇,杀得贼兵不敢近身,几十个人把她的战马团团围住。贼将王自用见只剩下一个女将,长相俏丽,且身手不凡,遂大声劝降,林四娘不听,继续苦战,最后终因体力不支,丧身于敌刀之下。不久后,卢义升带着大批援军赶到,击退贼军,救回衡王,平定了战乱。衡王回城后,听说了林四娘及女兵们的英勇行为,感慨得涕泪长流。派人在城外找到林四娘尸体,衡王抚尸悲哭,以盛礼葬于王府后花园中。其他战死的女兵也都得到了厚葬。
  康熙二年,陈宝钥出任青州按察使,衙署便设在前朝衡王府中。这时衡王府已荒废多时,王妃林四娘的墓上也满布野草。陈宝钥到任后,对衡王府进行了全面修葺,恢复昔日盛貌。一天夜里,陈宝钥独坐书房,见案头搁着一帧诗笺,顺手拿过来一看,原是一首小诗:王阶小立羞蛾蹙,黄昏月映苔茵绿。金床玉几不归来,空唱人间可哀曲。乃是一首怀旧诗,情意凄清幽婉,感人心怀。细辨字迹,清秀飘逸,似出自女子之手,陈宝钥猛然想起,曾有人说衡王府中常半夜闹鬼,乃因葬在后院中的王妃林四娘芳魂不散,常出来活动。莫非此笺是鬼魂所遗?陈宝钥感觉有几分冷意,但幸亏他是个心正胆大的人,平日里也不太相信鬼神,所以仍镇定下来,把诗笺丢在一边,取了自己的书来读。不知不觉,更深夜重,书房前的大堂里突然传来董簧齐鸣的声音,其间夹杂着喧闹的欢笑声和杯盘交错声,似在举行盛大的宴会。陈宝钥心生疑窦,壮着胆子举灯前往察看,走过去一看,大堂中人影晃动,桌椅罗列,还有一群群仆侍模样的人,手托杯盘,来回走动。还隐隐约约泛起一股酒香。确实是一次热闹非凡的盛宴,但一切景象在陈宝钥眼中都是一种朦胧的影子,看得见却看不真切。“难到是梦?”陈宝钥捏了提自己的耳朵,感到发痛,于是他断定眼前的一切是真实的,那么就是王府的鬼魂在作怪了!
  于是,陈宝钥转身叫起了府中的家兵,将大堂团团围住,对着里面的人大声呵叱,可内面毫无反应,依然热闹如前。陈宝钥索性命令家兵用弓箭朝堂内频射,射了好一阵子,堂上却依旧人影来来往往,丝毫不受影响。陈宝钥又冲进屋里大喊大叫,那些人影视若无睹,宴会仍然进行。一直到天将破晓,人影才陆续散去,声音也停了下来。天大亮了,折腾了一整夜的陈宝钥带人进大堂察看,堂中陈设一如往日,丝毫看不出有过盛宴的迹象。
  过了一些日子,陈宝钥的好友刘望林赴京公干,路过青州,特来府中访友。夜里,两位老友对坐书房中畅叙时,陈宝钥谈起日前夜里大堂上发生的怪事,刘望林则宽慰说:“阴阳两界,互不相涉,不必计较,也不必驱除,便可相安无事。”陈宝钥深以为然。就在这时,书房的门无声地打开了,转眼间,房中便出现了一个青面撩牙的鬼魂,拱手站在刘望林面前,向他道谢。刘望林从容不迫地说:“样子太难看了,不如换一副面孔再来!”话刚落音,青面獠牙的鬼魂[倏”地隐去,一会儿,又飘进一位国色天香的贵夫人,袅袅婷婷地上前行礼,自称是前朝的林四娘,并悠悠地对陈宝钥说:“以前殿阁荒芜,花竹枯萎,妾无以栖身,只好搬往他处;幸得先生整修,王府重现旧日风貌,故喜归旧宅,并设宴请来满城文武相庆贺,不想惊扰了先生,妾特来致歉#陈宝钥受了刘望林的影响,不再与林四娘计较,只是:“不碍事,不碍事,我们可以做邻舍。”当下还邀林四娘入座,三人就朝代兴亡,叙谈感慨了一番,同时还了解到林四娘与陈宝钥乃是福建同乡。从此以后,夜深人静时,林四娘时常到陈宝钥书房与他聊天,谈古叙今,甚是和洽,有时林四娘还携来酒肴,两人对酌畅谈。每每谈起衡王府的旧事,林四娘忍不住伤感落泪,或则引吭悲歌,引得陈宝钥也随之啼嘘不已。
  两人如此交往了一年半时间,关系愈加密切。与鬼魂为友,陈宝钥不但丝毫没受损害,而且还得到林四娘的帮助,破了不少疑难案情,深得民众欢心。
  一天夜里,林四娘对陈宝钥说:“一年来备蒙关爱,深以为感,如今奉召前往终南山清修,不得不与先生别离了!神情中充满了依恋之态。临走时还留下一诗惜别之诗:静镇深宫忆往年,楼台箭鼓遍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黑海心悲只学禅。细读莲花千百偈,闲看见叶两三篇;梨园高唱兴亡事,君试听之亦佣然。 林四娘从此再也没有出现。陈宝钥常到后院的墓地前徘徊,对这位鬼友怀念不已。
1

评分人数

苏小卿(生卒年待考),北宋名妓。事见《青泥莲花记》卷七:“苏小卿,庐州娼也,与书生双渐交昵,情好甚笃。渐出外,久之,不还。小卿守志待之,不与他狎。其母私与江右茶商冯魁定计,卖与之。小卿在茶船,月夜弹琵琶甚怨。过金山寺题诗于壁以示渐云:‘忆昔当年折凤皇,至今消息两茫茫。盖棺不作黄金妇,入地当寻折桂郎。彭泽晓烟迷宿梦,潇湘夜雨断愁肠。新诗写记金山寺,高挂云帆入豫章。’渐后成名,经官论之,复还为夫妇。
1

评分人数

本帖最后由 appa 于 2011-5-20 04:28 编辑

苏小娟  
南宋著名歌妓,亦作苏小小,苏盼奴之妹,钱塘(今杭州)人,能诗词,后嫁襄阳赵院判,白头偕老。人们往往容易同南齐名妓苏小小混为一谈。
  明人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中,有《赵司户千里遗言》的篇目,就是根据苏小娟的事迹写成的。苏小娟不仅善诗,还能填词。《花草粹编》卷二录有她的《减字木兰花》一阕。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有金文学家元好问《虞美人》词一首。此书以为这是写南齐苏小小,其实不然.据明人郎瑛和清人梁绍壬(《雨般秋雨庵随笔》卷八、徐钅九(《词苑丛谈》卷十二)考证,这里写的宋苏小小即苏小娟。
   
1

评分人数

谭文婉
  即谭文婉,原名意歌,小字英奴,晚唐名士谭从道的女儿,幼年家道末落,沦为乐妓,幸得养母丁婉卿呵护备至。她面貌姣美,文采名播长沙,魏公大为欣赏,赐名“文婉”,并字“才姬”;刘相戏称她为“千古诗妖”,并帮她脱了娼籍。诗词工仗,不羡豪门,终获美好归宿。
   
1

评分人数

杨宛(?——1644),字宛叔,一作宛若。明末金陵秦淮名妓。十六岁归茅元仪(字止生,崇祯时曾佐孙承宗军务,官至副总兵)为妾。她能诗词、娴南曲,又善书画,其草书尤为人所称道。
  元仪因得罪权臣,失意纵酒而死,王微归许誉卿。崇祯末年,外戚田弘遇南下甄选美人,强夺杨宛叔、陈圆圆等美女北归,欲献于崇祯,但天子忧伤国事,无心逐色。杨宛后来扮成乞妇离开田府,不久死于乱贼之手。
  茅元仪为杨宛所作的《钟山献序》中说:‘宛叔于书则笔冢墨池,衣被划破。’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称她的书法是:‘能于瘦硬见资媚,逸品也。’ 当时的大书法家董其昌对她的书法也极为赞赏。可见她于书法致力之深,并且受到同时名流的称赞和重视。
  有《钟山献》四卷,《续集》一卷,《再续》一卷。
     杨宛词选
  《鹧鸪天》
  七夕后一日咏织女
  迢递佳期又早休。鹊桥无计为迟留。临风吹散鸳鸯侣,对月空思鸾凤俦。
  从别后,两悠悠。封题锦字倩谁投。金梭慵整添愁绪,泪逐银河不断流。
  《浪淘沙》
  海棠尽日若含愁。别样娇羞。晚凉香散上帘钩。带露摘来斜插鬓,一段风流。
  蛩语玉阶幽。又是深秋。相携闲对小妆楼。不解断肠伊似我,我似伊否。
  《醉落魄》
  春闺
  春来几许?花明柳暗平分取。空中香乱群蜂舞。翠幄张天,人在深深处。
  声声又听催花雨,燕莺空惹闲愁绪。衔花[草]早过东墙去。新水芳泥,莫使春风误。
美奴,名里不详。陆藻侍儿。陆藻(?——1127),字敦礼,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进士。宣和六年(1124)知福州。建炎元年(1127)卒。美奴善缀词,宴席间座客出韵,可顷刻成章,妙丽无比,尝得众赏。有词二首。
  《苕溪渔隐丛话》:“陆敦礼藻有侍儿名美奴,善缀词,出侑樽俎,每丐韵于坐客,顷刻成章”。至于“侍儿”,可理解为“家妓”。
      美奴之词
    其一:
  《卜算子》
  送我出东门,乍别长安道。两岸垂杨锁暮烟,正是秋光老。
  一曲古阳关,莫惜金尊倒。君向潇湘我向秦,鱼雁何时到。
  其二:
  《如梦令》
  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有思量人否。
     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田倩,女,中国最早的名妓。田倩虽一青楼女子,但深明大义,学识不凡,她伴在管仲枕边,举荐了宁戚,建议齐燕联合,借周室而左右他国,终使齐国成为霸主。
      管仲在公元前686年之时,以他卓越的杰出才能,担任了齐国的首相。当时齐国的国力比较薄弱,生产也不发达,经济比较窘迫。管仲接任相位之后,襄赞齐桓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富国富民,开设妓院,增加赋税,即为其措施之一,管仲的目的是渐渐使国力充实起来,仅仅过了五年,到了公元前681年,即齐桓公即位五年之时,羽毛已渐丰满,管仲不免有点居功自傲之心,认为国力已经强盛,人民生活也富裕了起来,便开始追求享受。
     这管仲虽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但心胸非常狭隘,妒贤忌能。当时,在齐国另有一位博学的能人,名叫宁戚,他有报国之心,但苦为管仲所排斥,因而始终被压着人能抬头,他曾几次上书给齐桓公,对国事提出了许多关键性有益的建议,但都被管仲扣下来了,没能递交给齐桓公。
  宁戚从友人处知道此事,心中愤愤不平,欲见桓公面陈,但他是个平头小人物,又怎能轻易见到堂堂的一国之君。他苦于不能面见桓公,经过思索,心生一计,见到了齐王。
    田倩倩劝道:“小女子在家的时候,听到家父说过,不要以老人年纪老了而轻视他;不要以这个人出身微贱而认为了无能;不要以为年轻人不懂事而肯定他无才干。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里之内,必有知音,小女子认为,家父说的这番话颇有几分道理,不知相爷以为然否?当初太公望七十岁还在商的首都朝歌屠牛和做小贩糊口,八十岁的时候,以他的才干被周文王拜他为师,终于襄肋了周文王灭掉了商纣,建立了周王朝,九十岁的时候,被封为齐国诸侯。商朝开国的贤相伊尹,原先也作过奴仆,后来却帮助了商汤,灭掉了暴君夏桀,建立商朝,换来了一代承平,百姓们安居乐业。像他们这样的事实,不正说明了家父之言是确有一定的道理么!”
     第二天管仲回报桓公,盛赞宁戚的才干,亲到馆驿,接宁戚进府,设宴款待。席间,特召田倩陪宴,宁戚也久闻田倩乃一代佳人,且才气过人。席间,通过管种的介绍和交谈,宁戚对田倩油然生敬,“这是一个非凡的女子!”
1

评分人数

柳自华

杭州名妓,和杭州名士沈逢吉有过一段情,后被一位富商赎下,富商正房太太同意接纳这个妾,富商便把她接走了。

两阕“忆江南”词:
  七月六,瓜果设庭中,乞巧穿针儿女技,在天在地誓深宫,银汉自空空。
  七月七,驾鹊拆离衰,尽管绸缪今夜里,情魔难障太阳红,分手各西东。
      沈逢吉念叨着柳自华的名字,巧妙地作一首诗相赠: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偿渴想到卿家;
  问卿姓甚卿言柳,侬笑卿身是柳花。
  柳自华甚觉有趣,也把对方的字——秋河巧作安插,依韵回和了诗一首:
  薄命谁怜柳自华,秋河今夕照奴家;
  劝君莫作杨花看,奴笑君身是菊花。
聂胜琼,北宋都下名妓,生卒年不详。与李之问情笃。李归家分别后五日,她以《鹧鸪天》词寄之。李妻见词而喜,助夫娶回为妾。《全宋词》存其词一首,即《鹧鸪天》。
     名妓聂胜琼资性慧黠,李之问诣京师,见而悦之,遂与结好。及将行,胜琼饯别于莲花楼。别旬日,作鹧鸪天词,寄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李以置箧中抵家,为其妻所得,问之,具以实告妻,爱其词,遂出装资,为夫娶归琼,至损其妆,饰委曲,奉事主母终身,和好无间隙焉。(冯梦龙·情史)
     【鹧鸪天·别情】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