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戴青,生卒年不详,字书卿,性豪迈,有丈夫风,自号洗蕉老人。清代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境内)人,阳湖恽世临继配。恽获曾国藩举荐曾官至湖南巡抚,未几,被劾,裭职。戴青工诗词,老年无事,喜以樗蒲消遣。其家有老栎一株,俞樾为之书“栎存草堂”额。著有《洗蕉吟馆词钞》一卷。
  【金缕曲·感怀】  戴青诗稿
   不解苍苍意。
  古今来,把人僝僽,者般游戏。
  只有疏狂嵇阮辈,未许俗尘维系。
  若脱屣、浮名金紫,卧稳空斋魂梦适。
  笑邯郸、磁枕还多事。迷与悟,总非是。
  茫茫千古谁知己?问天涯、可能道出,填胸豪气?
  睥睨人间双白眼,说甚幕天席地!奈一片、雄心未死。
  痛饮高歌聊作达,尽半生、踪迹壶中寄。真自在,有如此。
本帖最后由 appa 于 2011-5-20 04:24 编辑

晁采,小字试莺,小字试莺。大历时人。少与邻生文茂约为伉俪。及长晁采,开花并蒂。茂时寄诗通情,采以莲子达意,坠一盆中。逾旬,开花结缔。茂以报采,乘间欢合。母得其情,叹曰:“才子佳人,自应有此。”遂以采归茂。有诗二十二首。
   《子夜歌》
  寒夜漫漫,孤枕难眠,更残漏静,忧思不绝,乃漫吟着长诗“子夜歌”:
     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枕啼终夕;
  郎不信依时,但看枕上迹。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持寄郎,聊当携手行。
    【雨中忆夫】
  其一   窗前细雨日啾啾,妾在闺中独自愁。
          何事玉郎久离别,忘忧总对岂忘忧?   
    其二   春风送雨过窗东,忽忆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狼通。
     子夜歌
  其一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其二 轻巾手自制,颜色烂含桃。 先怀侬袖里,然后约郎腰。
   
 
许琛 乾隆间吾乡闺嫒之能诗者,无过素心老人。遇亦最苦,妇孺皆能详其事。素心名琛,字德瑷,瓯香先生友曾孙女,月溪先生遇孙女,澳门郡丞良臣之女也。早寡,以节终。有《疏影楼稿》,已梓行。
    闽中女士家有其书,林樾亭先生为之传,足以传素心矣。
    传曰:节妇幼聪慧,能诗工书画。随父宦粤,许字同里何元祥之次子燧隆。何故巨家,饶于赀财,海舶往来诸夷岛贸易,遇风覆舶,赀尽没,其家遂贫。元祥之妻早卒,乃挈其长子光年及媳,旅食于吴,而使燧隆就婚于粤。
  时乾隆壬申,节妇年二十有二。燧隆素有劳瘵疾,日从事医药,居二年卒。节妇欲以身殉,为父母所持不果。庚辰父罢官归,节妇随夫柩归里,何氏已无宅,仍依父母以居。会光年有子,立其次子铎(为)嗣。未几,父母偕没,节妇益困。所居许氏宅东垣外小楼一间,一蓬头老妪应门执爨,庭植梅竹,自扁其楼曰“疏影”。日焚香观书,间展纸作画,自题小诗其上。先时节妇画工花鸟草虫,至是乃专写梅竹,及寒菊数枝,具苍辣疏古之致。诗亦直摅胸臆,不藻饰规抚以为工。其素心之号,亦自是始著也。今湖北布政使陈公,贵州布政使汪公,广东琼州府福公,先后官闽,其夫人皆耳节妇名,相与礼重,结为文字相知。及去,皆厚资之,故节妇藉以自给。辛卯元祥卒于吴,又数年光年父子相继死,铎亦旋夭。节妇乃大恸曰:“吾所以忍死三十年,徒以翁及嗣子耳。今俱已矣,姑之柩权厝荒山,已四十年,翁柩复在吴,谁当为营坏土者?”因出所资赠余金,买地治具,驰书于吴,促其姒扶翁柩归,与姑合葬。又为燧隆治冢,而虚其右穴以自待。土石之费不足,则尽鬻衣钗图书之属,以成之。葬之日,ヮ?登山,哭踊复土,仅茕茕一弱妇,匠役及山旁居人聚观,交口称叹。有为之陨涕者,既复念祭扫无人,邱陇终不可保,则写梅竹一幅,系以一诗,赠山人刘长宜,而托之守墓。有“竹梅聊当子孙贤”语,见者哀之。于是节妇年五十九矣,善病,时起时卧,即诗画亦不常作云。
蔡琬[清](1695~1755)字季玉,汉军正白旗,辽阳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卒于高宗乾隆二十年,年六十一岁。绥远将军蔡毓荣之女,户部尚书高其倬继室,诰封一品夫人。博极群书诗词之外,谙于政治。其夫奏疏移檄等每与之商酌定稿。据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记:“夫人濡染家学,诗词之外,兼通政术,文良(其夫高其倬)扬历中外,奏书文移,出自闺房中者居多。”其诗笔力雄健,苍劲悲壮,“辰龙关”“关锁岭”、“江西坡”、“九峰寺”诸篇诗,追怀其父战绩,尤为悲壮,为世传诵,居八旗闺秀文学之首。琬著有《蕴真轩诗草》传于世。
      【冬夜】   耿耿兰缸暗,沈沈夜气清。梦回残漏永,月在半窗明。   乡思兼愁思,碪声复雁声。故园归路杳,何日慰离情。
   【辰龙关】   一径登危独惘然,重关寂寂锁寒烟。遗民老剩头闲雪,战地秋闲郭外田。   闻道万人随匹马,曾经六月堕飞鸢。残碑洒尽诸军泪,苔蚀尘封四十年。
     【关锁岭】   山从绝域势遥分,天限西南自昔闻。烽静戍楼狐上屋,风喧古本鹤惊群。   横盘石磴危通马,深锁雄关冷护云。叱驭升平犹觉险,挥戈谁忆旧将军。
     【江西坡】   西岭千重簇剑铓,曾麾万骑蓦羊肠。鬼镫明灭团青血,野冢荒凉啸白杨。   梦断层霄空漠漠,事随流水去茫茫。只今剩有残兵卒,指点空山说战场。
徐惠
  (627-650)字不详,湖州长城人,父徐孝德。生于太宗贞观元年,卒于高宗永徽元年。生五日即能言语。四岁通论语及诗。八岁巳善属文。父孝德曾命拟离骚为小山篇,乃拟作云:“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因此颇有才名。
  徐惠11岁入宫,先封为才人,不久封为婕妤,后又升充容。贞观末,上书极谏征伐、土木之烦。太宗颇善其言。
  太宗病故前,遗诏将后宫未有子女的嫔妃全部出家。除徐惠等极少数人。徐惠见太宗病死,拒不吃药,于两年后病逝,年仅24岁。其著作有《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见《两唐书》及《通鉴》)及诗若干首,(《全唐诗》及《名媛诗归》)今尚存。
冯夫人
  名嫽,西汉时人,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西域,是我国最早的女使节。汉武帝时,汉朝为了结成对抗匈奴的联盟,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联姻。解忧公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嫁给了乌孙的国王。冯嫽作为解忧公主的随行侍者,嫁给了乌孙位高权重的右大将。
  冯嫽通晓古今,胆识过人,才干出众,在西域诸国享有一定的声望,被当地人尊称为“冯夫人”。汉昭帝末年到汉宣帝初年,匈奴屡侵乌孙,汉朝与乌孙合兵反击,大败匈奴。不久,乌孙国王去世,国内发生混乱。原国王的匈奴夫人生的儿子乌就屠,杀了新即位的国王,聚集一部分人马上了北山,并扬言要请匈奴兵来乌孙。这样,汉与乌孙对抗匈奴的联盟行将破裂。为此,汉朝派一万五千士兵进驻敦煌,密切注视着乌孙的动向。汉朝负责管理西域的长官西域都护郑吉,熟悉乌孙的情况,知道冯嫽的丈夫右大将与乌就屠关系很好,又了解冯嫽的才干,便请冯嫽去劝说乌就屠。为了维护汉与乌孙的团结,冯嫽慨然上路,不顾生命危险,亲至北山面见乌就屠,向他晓之以理,陈说利害;加上汉朝大军的威慑和国内人民的反对,乌就屠不得不开始转变。他请冯嫽从中斡旋,并希望汉朝加给他一个封号。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当面向她了解乌孙的情况。冯嫽侃侃而谈,透彻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宣帝对她十分器重,正式任命她为出使乌孙的使节。冯嫽作为汉朝的使节,乘锦车,持汉节,率领副使和随从人员从都城长安出发,前往乌孙。到乌孙后,冯嫽代表皇帝。诏令乌就屠前来,正式册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昆弥即国王),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二人金印绶带。至此,乌孙的动乱得到了圆满解决,汉与乌孙的联盟得到恢复,冯嫽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忧公主年老,思归故土,冯嫽随同她一起返回都城长安。这时,乌孙大昆弥元贵靡的儿子星靡代行大昆弥事,由于星靡性情怯弱,国内又不稳定。冯嫽为此上书皇帝,请求再次出使乌孙。于是,已经年逾花甲的冯嫽,为了巩固汉与乌孙的联盟,又一次以汉朝使节的身份,不辞辛苦,踏上万里西行的征程。
  冯嫽作为一个女子,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这种情况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为了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团结,可以说贡献了毕生精力,在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铁飞花
  字碧落,明朝山东兖州府邹县人。本姓南宫,孔子72弟子之一南宫适后人。《明史》有传。
  南宫飞花初出江湖时,为邹县主簿(主理刑狱的副县长),但是破案已经很有名气了。上到中央三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下到小县城,凡是有难破之案,请她必能解决。
  正德5年,南宫飞花升迁为兖州府通判(府一级的司法长官)。 正德7年被武宗钦点为山东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副使(相当于山东省检察院副院长)。当时武宗把镇纸藏在龙椅下,然后宣称被盗,众侍臣不能找到。武宗说:“江湖传闻,山东的南宫飞花破案很厉害,让她过来吧。”南宫飞花来后,武宗对她说:“就算偷东西的是皇亲国戚,我也饶不了他。”南宫飞花说:“君王座下,安有遗物?”武宗当然听出言外之意,大惊,令退左右,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南宫飞花说:“察言观色罢了。”武宗甚是惊讶。提拔她为山东省检察院副院长。并派遣尚宫局的女史(相当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里的女秘书)柳玉清跟着她,把她的破案情况详细记录下来。等到编纂成集的时候,武帝亲自题了书名《碧落飞花集》,书名采了南宫飞花的名字和字,很有意境。
  正德9年2月,南宫飞花又被武宗钦点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正德10年2月,又被武宗钦点兼任大理寺右丞,相当于国家最高法院的副院长,也是主理地方事务的第三把手。9月,由三把手升为二把手——大理寺右少卿。10月,赐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腊月,武宗下诏,赐南宫飞花铁姓,诏书上说:“南宫飞花名声人品俱好,行事雷厉风行,但内心缜密,所以赐姓为铁。先祖南宫适加封为辅国公。”
  正德11年正月,武宗又钦点铁飞花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3月,又被钦点担任刑部右侍郎,刑部主理地方事务的第二把手。6月,又被钦点担任通政使司右通政,遇事可直接给皇帝上奏。11月,又被钦点为尚宝司少卿,这个官位不大,就是管理皇帝印信的机构,但诏书里允许铁飞花直接调用“皇帝信宝”,而不用皇帝批准,从此她可以自行调兵。
  正德12年,武宗又钦点铁飞花兼任北京兵马司副指挥,相当于中央卫戍部队副司令。
  正德14年,宁王朱宸濠造反。铁飞花和宁王的弟弟镇国公朱宸浫关系很好。御史萧淮上奏武宗,请求拘捕铁飞花。武宗不同意,铁飞花为避嫌,自己上表辞官,武宗不允。铁飞花留下辞表出走。接着就有人诬告铁飞花投奔朱宸濠。武宗大怒,说:“那我就亲自去灭朱宸濠,如果在那里抓住了铁飞花,我就把自己的脑袋给你!”等到抓到朱宸濠的时候,他也不知道铁飞花在哪里。
   有电影。
谭玉龄
  (1920-1942),满清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后改姓谭。1937年,溥仪因皇后婉容与人通奸,将她打入冷宫,又不肯接受日本女子。便由亲属介绍,选时年17岁的谭玉龄入宫,封为祥贵人。谭玉龄入宫后深受溥仪宠爱,溥仪经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谭玉龄聪明能干,温顺贤惠,待人接物十分稳妥。
  1942年8月13日,谭玉龄患病,经过治疗没有好转,“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叫来日本医生为她治疗,猝然去世,年仅22岁。溥仪非常伤心,怀疑被日本人所害,所以,谭玉龄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有照片,有点胖。
1

评分人数

王闰之
  北宋词人苏轼的继室,前妻王弗的堂妹。有人猜测,王闰之是进士之女,能以11岁的年龄差距,给姐夫做填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小暗恋姐夫。这有些八卦,但推测王闰之应是被苏轼对堂姐的一片深情所感动,还有就是对苏轼文采和人品的仰慕。她知道,这样的男人,足以托付一生,嫁给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王闰之陪伴苏轼经历官海的大起大落。他们共同生活的25年,先后历经著名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经济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她去世时,葬礼极为隆重,苏轼亲自写了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10年后,终于和苏轼合葬一处。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闰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
  尽管如此,王闰之也并非没有艺术细胞。苏轼一家在汝阴的时候,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开,月色鲜霁,王润之叫苏轼请朋友到花下饮酒,她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苏轼大喜说:“我还真不知道你会诗。刚才你说的话,真是诗家语言。”所谓真诗在民间,并不会写诗的王闰之不经意间却说出了富有诗意的语言,给了苏轼灵感,让他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1

评分人数

绿珠
  姓梁氏,西晋富豪石崇爱妾,生在白州境内双角山下,姿容绝艳世所罕见,善吹笛。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珠娘,生男称珠儿。由此得名绿珠。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绿珠。
  绿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汉元帝时的王昭君。石崇让绿珠吹奏此曲,她又自制新歌:“我本良家女,将适单于庭。辞别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猿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涕位沾珠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尘。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屏。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词意凄凉婉转,其才情亦可见一斑。绿珠妩媚动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欢,因而石崇姬妾众多,独宠绿珠。
  当时赵王司马伦专权,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与司马伦有仇。依附于赵王伦的孙秀暗慕绿珠,石崇被免职后,他明目张胆地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坚持不给。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因汝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当下坠楼自尽。
1

评分人数

冼夫人
  南北朝时闻名的俚族女首领,是岭南地区冼氏的女儿,南朝梁武帝时,成为高凉郡太守冯宝的妻子。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叛乱掠夺和贪暴,高瞻远瞩,有勇有谋,是一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和军事首领,她保持了岭南110余年的和平稳定,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地方经济发展,周恩来总理曾称她是“我国历史上巾帼英雄第一人。”
  南北朝时候,中原丧乱,兵祸连结,而岭甫地区始终未曾受到战火的波及,首先也许是因为岭南尚属化外之地,而后却确实是有赖冼夫人的筹谋划策,抚慰部众,德威广被,肆应得宜,于是当地老百姓都称她为“圣母”,到隋朝时,隋文帝便册封她为“宋康郡夫人”,后又册封她为“谯国夫人”,赐食汤沐邑一千五百户,死后更追封她为“诚敬夫人”。
本帖最后由 appa 于 2011-5-19 10:37 编辑

徐君宝妻,南宋末年岳州(今湖南岳阳)人,不曾留下姓名,只留下一首绝命词《满庭芳》。这首词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为后世所瞩目。
  南宋恭帝元年(1275年)四月,元将阿里海涯攻入湖南岳州。第二年二月,整个湖南沦陷。接着,南宋京城临安失陷。兵荒马乱之中,岳州人徐君宝大概死于敌手,妻子被掠,自岳州押解到杭州,拘留在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故居中。徐君宝妻秉性刚烈,貌美多才,从被俘开始,元兵的主帅就对她谗涎欲滴,在数千里的押解中,有好几次想侮辱她,但每一次都被她用巧计解脱。然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国破家亡、身陷敌手的情况下,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又能有多大的自卫能力?有一天,当敌兵元帅老羞成怒,企图施行强暴行为的时候,她从容不迫地说:“俟妾祭先夫,然后君妇不迟也,君奚用怒哉?”敌兵主帅转怒为喜,应允了她的要求。于是,她“严妆焚香,再拜默祝,南向饮泣”,挥笔在壁上题写《满庭芳》词一首,然后趁人不备,投入池中而死。
  明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岳州徐君宝妻某氏,亦同时被掳来杭,居韩蕲王(韩世忠)府。自岳至杭,相从数千里,其主者数欲犯之,而终以计脱。盖某氏有令姿,主者弗忍杀之也。一日主者怒甚,将即强焉。因告曰:‘俟妾祭谢先夫,然后乃为君妇不迟也。君奚怒哉!’主者喜诺。即严妆(盛妆)焚香,再拜默祝,南向饮泣,题《满庭芳》词一阕于壁上,已,投大池中以死。”
  她的作品除此之外,《太平广记》卷六还有徐君宝妻《霜天晓角·蛾眉亭》一阕。据《林下词选》卷六,这首词应是明代文学家徐媛的作品。   
    【词文】   满庭芳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余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都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1

评分人数

 郭爱
    《绝命辞》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者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明代的官女大都出自京城门庭清白的小户人家,一旦被选入宫,就意味着从此与家人生死永不得见,而且明初的宫廷沿袭了元代惨烈的人殉制度,官女郭爱被勒令为明宣宗殉葬时入宫仅20天,《绝命辞》是临终时所作,字字血泪与父母诀别,写罢掷笔于地,伸颈于绳中,大呼:“娘,吾去!娘,吾去……”话音未落,就被太监踢开垫脚的木床,自此后魂消影绝与父母阴阳两隔。这件事和《绝命辞》见于《朝鲜李朝世宗实录》。
  历代帝王为一己之私,广蓄美女,幽闭后宫,不见天日的高墙深院,不知白白葬送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幸福和生命。
  如有来世,她们该期望是嫁在一个平凡的人家,上有父母在堂,下有儿女绕膝,纵有才情,也心甘情愿在妻职母职中渐渐磨灭,在一菜一蔬、一昼一夜里延续人间烟火的爱,一天一天、年华老去……
  然上穷碧落下黄泉,此生已了。
1

评分人数

本帖最后由 appa 于 2011-5-19 11:05 编辑

顾姒、柴静仪、林以宁、钱凤纶、冯娴、张昊、毛媞、祁德渊、祁德琼、祁德茝、谢芳姿、纪映淮、程蕙英、裴淑等后补
刘莫邪
  明初京城才女,出生于元末南京城中一个普通读书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刘莫邪被舅舅家收养。舅舅膝下无子,非常疼爱甥女,见她聪明伶俐,常教以名家诗词,刘莫邪竟能听三遍就记住,而且还能依自己的理解评点一番。舅舅见小莫邪乖巧可爱,常带她与文友会诗,一次赏桂时,年仅9岁的小莫邪竟写出一首七言绝句:三秋桂子美钱塘,疏影横斜点素妆。十里芙蓉娇出水,春风桃李满庭芳。令参加诗会的众文人惊叹。由此她名声大振,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朱元璋灭掉元朝,在南京建都,南京复归往日繁华。刘莫邪此时也长大成人,凭着她的诗才和诗名,频频出现于公侯门的诗文酒会,成了高级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一些名媛贵妇的倾爱。她与明太祖的女儿大长公主关系十分密切,是大长公主的座上常客,大长公主又禀于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面见刘莫邪,试其才学,刘莫邪在皇帝面前毫不惊慌,应答自如,朱元璋大喜,赐封她为“女秀才”。刘莫邪凭借皇帝御赐的名号,加上她与大长公主的密友关系,广交达官贵人、文士名流,在京城社交圈中左右逢源。
  刘莫邪不但名号奇特,身世也令人猜摸不透。战乱之后,刘莫邪是以一个独身妇人的形象出现的,她时而作贵夫人打扮,妆扮得浑身溢光流彩;时而又布衣淡妆,俨然一副村姑民妇模样,谁也弄不清她的身份。有人说她嫁过人,丈夫是个富商,在战乱中丧生,却给她留下了大批钱财,使她成了个富孀;也有说她在战乱中遇到世外高人,传授给她了幻术蛊法,能替人医治疑难杂病,也能迷人心神;还有人说她曾经出家为尼,在青灯古刹中潜心修炼,因而练得一手好书法和一身诗才。因为她从不对别人谈起自己的经历,所以这一切都只是猜测。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允炆继位为明惠帝,惠帝害怕明太祖所分封的藩王势力膨胀影响自己的政权,听从侍臣齐泰、黄子澄之计,下令削藩。燕王朱棣对此十分不满,凭着手中的兵权,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由燕京起兵南下,实际上是要争夺惠帝的皇位,即“靖难之役。”大长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梅殷,奉命率领重兵屯扎在淮南,以作为保护南京的屏障。燕王部队节节胜利,许多北方守将被迫降归了燕王。
  燕王大军直逼到淮南,局势紧迫,南京城中风传驸马都尉梅殷也有意投降,全城官民惶恐不安。副都御史茅大方想写信探明梅殷的态度,可是兵荒马乱之中,竟无人去冒险送信。刘莫邪自告奋勇前往,她长期周旋于官贵门户,对政局十分清楚,危乱之时,她有意地运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助朝廷一臂之力。茅大方当即写下一诗帖笺,并密嘱有关事项,刘莫邪便携带诗笺离开了南京。刘莫邪风尘仆仆来到淮安防地,拜见梅殷。梅殷见是妻子大长公主的闺中密友,惊讶之余当然是殷勤招待。到了帅府,刘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诗笺对着梅殷大声朗诵道: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老成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
  梅殷一时间不甚明白,问:“此诗何意?”刘莫邪觉得梅殷似无二心,就索性点明了说:“茅大人对西风兴悲,是担心树叶将辞旧枝呀!”梅殷幡然领悟,忙表白道:“食君之禄,忠君之国,理所当然。梅某率兵拒敌,决不会作辞枝的落叶,随风飘舞!”刘莫邪连夜返回南京向茅大方复命。
  燕王探知了梅殷坚决抗拒的决心,只好绕过他的防地,由扬州渡江直取京师。谷王朱穗归降,薛岩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南京很快就被攻陷,宫中燃起了大火,朱棣进宫时,惠帝已不知去向。朱棣自立为帝,称明成祖,改元永乐,重制朝纲。
  朱棣命皇妹大长公主写信召梅殷还朝,以便劝他归顺。梅殷深感大势已去,准备以死全节,无所畏惧地回到南京。刘莫邪闻言驸马都尉回京,深恐他出差错,急忙赶到驸马府,密告梅殷,说惠帝已从水道逃出,逃往西南组织势力预备东山再起。劝他不可轻生。
  明成祖为巩固政权,将前朝反对自己的旧臣尽数铲除,碍于皇妹之故留下了梅殷,梅殷暗中在京城发展势力,联合前朝旧臣,企图再拥惠帝还朝。刘莫邪为其穿针引线,奔走联络。明成祖手下的东厂鹰犬早已探知他们的行动,密告成祖。不久后,梅殷在过桥时,不幸被人挤下水去淹死。刘莫邪立刻被捕。许多公侯家眷和文人名士,出于仰慕女秀才的才华和能耐,纷纷出面为她向朝廷求情。人们普遍认为,她一介女流,无家无官,不可能参与政治活动,想必是冤枉了她。后来许多证据陆续查清后,人们不再敢为她说情求保了,只是惊叹这女子为何有这般出人意料的举措。
  刘莫邪此时已经年逾半百,一切浮世名利都已看透,对生死已能安然处之。在狱中她十分坦然地嬉笑怒骂,把一些见风使舵的软骨头旧臣,一个个指名讥笑嘲弄,纵情表明自己坚贞的信念。大理寺少卿薛岩前去查狱,前呼后拥,不可一世。他本是惠帝旧臣,因打开金川门降迎朱棣进京而有功,所以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宠臣。刘莫邪见他那无耻的得意之状,竟向他吐口水,并哈哈大笑地朗吟道:三朝元老两朝臣,尺蠖龙蛇看屈伸。缩头胁肩公相贵,金川门外迎新君。
  这首诗正好揭了薛岩的伤疤,他不由恼羞成怒,临走时命狱卒在当天夜里将刘莫邪缢杀。就这样女秀才结束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给人们留下无数惊叹和不解
1

评分人数

返回列表